這是今年三月隨筆寫的,放在這裡。

普賢十大行願

這幾天比較忙,但是心裡一直想寫一篇短文。現在稍稍有空,抓緊時間寫下。
上週六的共修,談了一些如何自處、如何與家人相處的心態,提到應以承事供養的心態來面對,可能有同修覺得是否有合乎佛理的疑問。因為最近又重讀了《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覺得其中的一些內容頗有啟發,所以也拿來引證一下。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是很多佛教徒都讀過的。清代的魏源居士,信仰淨土,把它與原來的淨土三經合稱為淨土四經。民國以後,印光大師因之,又加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合稱淨土五經。《普賢行願品》的內容是十大行願,即:欲成就如來殊妙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相信很多人也曾在寺廟的早晚課誦中讀過。
這十大行願,如果用一個學佛人「對佛、對自己、對他人(眾生)」三個向度來看,可以看到十大行願中有七個主要是對佛,一個對自己,兩個對他人。對佛就是禮敬、稱讚、供養、隨喜、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也就是頂戴、禮敬、推崇、隨學、協助幫忙…等等。對自己呢?就是懺悔業障。對他人,則是恆順眾生和普皆回向。
「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對自己,只看到自己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缺點可以改過。
「言恒順眾生者:…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對他人,則是隨順、承事、供養,就像對待諸佛那樣。而所謂最後的普皆迴向,也是把一切修行的功德,迴向利樂眾生。「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我想,這是一個有趣的比對。面對佛,自己是渺小的,承事、供養、恭敬。面對他人,則是當成父母、師長乃至諸佛那樣的承事、供養、恭敬。對自己則是只見自己過失,無盡的改過懺悔。換言之,自己也是渺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jin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