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念佛就是修禪的方法」,前面提到李老師說:「願生彼國,是名念佛」。而「至心信樂」的願生心,其實就是很平常、很自然的嚮往淨土之心。用嚮往淨土的願生心來修禪,這樣的說法,是否有淨土三經一論的根據呢?
「修禪」或「修習止觀」的原理,不外乎在「正見」的基礎上,以定心浸淫其中,淨除背離涅槃正見的惡覺與業習,而至於身心清淨,住不放逸。而此所謂「正見」,用李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覺悟『滅』——『涅槃』的真正意涵」。
「般若是一德,隨機立萬名」,佛教在佛陀與歷代祖師隨緣教化中,對於如何引導眾生認明涅槃正見,開顯出不同的方便。有的從遮撥妄計來顯示涅槃,如說「五蘊苦、空、無常、無我」;有的則直示本來清淨,如說「心性本淨,客塵所染」;而憶念佛陀自內證、自受用的境界與功德,也是顯示涅槃的一種有效的方法。相應於此三種,在修習止觀時,有的強調「無所得、無所計、無所執」,有的則說:「菩提自心,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有的則說:「菩薩念佛故,得入佛道中」。
淨土三經,以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為「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就是涅槃的當體,李老師所說的:「緣起即是法界,法界即是彌陀」,也是同樣的意趣。對於萬德莊嚴的涅槃境,生起欣樂的願生心之本身,在淨土三經的描述中,都是與定心相應的。
舉例來說,「聞說極樂淨土的莊嚴,而生起欣樂的願心」,無論是《大經》與《小經》都把這當作重要的經驗加以描述,而我們可以注意經中的用詞。發起願心,經中的用詞,有時用「於我所起清淨念」、「以清淨心向無量壽如來」、「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來描述發起願心的最小量,其用詞是強調此乃是「清淨心」、「清淨念」。至於描述發起願心延續狀態,其用詞則是「專念無量壽佛」、「專念極樂國土」或者「執持名號,歷經數日,一心不亂」、「經數日夜,繫念不亂」。在佛教的用語中,「清淨念」、「專念」、「一心不亂」、「繫念不亂」,都可以認為是定心的同義詞。由這些用語可以看出,《大經》與《小經》中都存在著以「作願」為「定心」的意思。
以阿彌陀佛淨土信仰而言,發起願生之心,極小之量,一念十念,即得往生,這是命終之後的事;但是就今身而言,願生之心的延續,就是「定心」,即「奢摩他」。由此可見,這種由「聞說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而生起的清淨欣樂之心,同時也是行者修行的總持、成佛的正因。因此《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第45願說:「若我成佛,他方菩薩聞我名已,皆得平等三摩地門。住是定中,常供無量無等諸佛,乃至菩提終不退轉。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而有願生心,一方面是臨終往生的正因,另一方面也可由此得到「平等三摩地門」,而住此三摩地中,就是修行的總持。據此,世親菩薩的《無量壽經優婆提舍》把「作願」界定為「奢摩他」,也就是「止」。論云:「云何作願?心常作願,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欲如實修行奢摩他故。」又說:「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修奢摩他寂靜三昧行故,得入蓮華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門。」所謂「得入蓮華藏世界」應該包含了「來世往生極樂世界」與「現身體證佛法」兩個層面而說的。因為「蓮華藏世界」是諸佛清淨報土之意。
依一般的理解,「修行奢摩他」指的是修止,也就是修習定心。依《瑜伽師地論》,它通常指的是:「遠離臥具貪著,或處空閑,或坐樹下,繫念現前。心遠離,若樂處空閑,便能引發內心安住正奢摩他。若內心安住正奢摩他,便能引發毘鉢舍那。若於毘鉢舍那善修習已,即能引發於諸法中如實覺了。」它是透過少欲知足的生活,常樂空閒寂靜之處,由於「身遠離」與「心遠離」,而得到的內心寂靜安住。
但是世親在《無量壽經優婆提舍》,則把「作願」,也就是發起願生極樂淨土之心,界定為「欲如實修行奢摩他」。因為發起願心,乃是「一心專念畢竟往生安樂國土」。這與一般意義上的修止,著重在「捨離欲望,而得到心的專一寂靜」不同,它是透過「欣樂淨土,而得到心的專一寂止」。
願生心即是禪心,這正是淨土三經一論所說的。
15、李老師是否也有「以念佛做為修禪方法」這方面的教導?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一、李老師說:「建立皈依三寶的生命態度——身口意行為確實趣向佛、法、僧,這是人類有生之年所能達到的最高修行境界。」「一心信佛、皈依佛,是人類有生之年修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即使阿羅漢也要迴小向大,信佛、皈依佛。」以信佛、皈依佛為修行的最高境界,這是李老師的「直指心人」,指明修行的無上總持之所在,就是這個。
二、彌陀淨土即是涅槃寂靜:「緣起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彌陀,彌陀才是佛弟子皈依的對象。」
三、信佛、皈依佛、念佛,而入無分別的平常心:「信佛的人,當他皈依佛的時候,他已經獲得全部的報酬了,至於世上一切的際遇,都微不足道。」「南無阿彌陀佛--當這樣念出的時候,不知道也不覺得人生還有什麼事要做, 甚至宛若癡獃一般,沒有意識到世間的存在。」
四、在無分別心中,念佛。李老師說:「要謹記上師的心法──『名號既出,無佛無魔,南無阿彌陀佛』。什麼叫作『無佛無魔』?『無佛無魔』是以『無佛無魔』涵蓋一切主客二元對立。不要去批評別人,不要去臧否別人,不要去追求神聖的境界。不取不捨,不迎不拒,不要取法、捨法、非法、非非法。只是一種平懷。『一切障礙,南無阿彌陀佛。得念失念,南無阿彌陀佛。成法破法,南無阿彌陀佛。智慧愚癡,南無阿彌陀佛。』上師為什麼要這麼說?這個意思是說:不管是得念失念、成法破法,所有這些兩極二元境界──好不好、對不對、了義不了義、菩薩外道、地獄天宮、佛魔……面對兩極的一切事情,要培養一種平懷、培養平常心。而且要切記,不是記住這句話,而是要實踐這句話。然後在實踐這句話的前提下──南無阿彌陀佛。」
這可以說是「以淨攝禪」而「融禪於淨」,既基於「絕對他力信仰」,又契應於涅槃體驗,而將二者融為一體的心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