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因緣下會開始關注死刑的議題?死刑與人權有何關聯?
答:我開始關注死刑議題,是因為從事媒體工作,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台灣社運界關注蘇建和案如火如荼的展開,猶如近年馬來西亞各界關注楊偉光案那樣,牽動許多人的心。我曾在自己的工作中,採訪過三死囚中的蘇建和、劉秉郎兩位先生以及義務律師蘇友辰先生。在採訪過程中,深深感受到死刑作為一種不可回復的刑罰,再加上司法系統可能存在刑求、誣控,或者貶低中下階層人的習性、因循怠忽的職業慣性等等問題,死刑的存在會讓國家有一種冤殺百姓卻無法補救的制度,這是違反憲法保障民權之精神的。我知道有些歐美現代國家廢止死刑的主要理由,就是發現即使非常公正的司法,仍然無法完全避免冤判。如果沒有死刑,冤案終有平反之日;而如果是死刑,平反也沒有意義了。因此,決定廢除死刑,可以說是現代民主國家尊重人權的必然結論。
2.什麼因緣會出版”佛教反對死刑“這本書,當中有面對什麼困難嗎?出版後教界的反應如何?
答:我開始從學術角度考察佛教對死刑的態度,始於採訪當時一位致力於從基督教神學發展廢死論的年輕女神學家陳文珊老師。她在訪問結束後,隨口問我佛教如何看待死刑的問題。我當時憑著記憶中對經文的一些印象,譬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還有我的碩士論文研究《俱舍論》,印象中似乎曾經論定國王、法官、劊子手都犯了殺生罪,因此我推斷佛教是反對死刑的。陳老師對我的說法很感興趣,就鼓勵我作進一步的研究。當時因為電子大藏經已經初步完成,用關鍵字檢索整部大藏經已經非常方便。我透過這樣的方式,發現佛教對於死刑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從來沒有模稜兩可,就是一面倒的反對。我把檢索到的經文,再加上個人的一些整理,完成了《佛教反對死刑:經論彙編》這本書,在2006年,由輔大出版社出版。此書出版後,我想佛教界應該不再能夠像過去那樣,著名的法師大德,憑藉個人的主觀意見,就可以各說各話地代表佛教發表南轅北轍意見了吧!除非支持死刑的佛教徒能夠也找到相應經文,否則應該是沒有說服力的。
3.佛教界有人認同廢除死刑,有人則不,到底如何界定佛教對死刑的看法?經典有談及死刑的論述嗎?若有煩舉例。
答:我在寫作《佛教反對死刑:經論彙編》一書時,除了全面蒐尋大藏經的經文之外,也對台灣佛教界人士的死刑議論做過地毯式的了解。我可以負責的說,佛教經典對於死刑的態度只有一種,那些認為佛教同意執行死刑的人,根本提不出任何經典的依據,他們說的理由都是對佛理的歪曲。佛教明確反對死刑的經文很多,但是其中的道理很淺白,就是持守不殺生戒與救護一切眾生。佛教死刑論的焦點,其實只有一個,就是犯人也是眾生,所以不應當殺害。《佛教反對死刑:經論彙編》一書所列的經文不下百條,我的書已經全便上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以下就引最簡單的兩條為例:《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佛陀告誡勝光天子,要「順古聖王,勿行刑戮。何以故?生人道者,勝業所感,若斷其命,定招惡報。」(大正藏15冊.125頁)龍樹菩薩《大智度論》說:「治法者刑罰殺戮種種不淨,世間人信受行之,以為真淨;於餘出家善聖人中,是最為不淨。」(大正藏25冊.61頁)
4.一般人對死刑的瞭解或流於太表面,犯錯就應懲罰或廢除死刑等同鼓勵犯罪的模式裡,你有何看法?有什麼替代廢除死刑又能有張申正義的方案?
答:對於罪犯施予懲罰或矯治,這是很正當的看法。廢止死刑並不等於廢止刑罰,而是主張在施予刑罰的時候,排除使用死刑而已。因此,不存在鼓勵犯罪的問題。現代的文明國家,廢止死刑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透過實證的研究發現,處決犯人對於犯罪率的增減並沒有相關。一般人以為施行死刑可以抑制犯罪,廢止死刑會鼓勵犯罪,只是「想當然耳」。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載,在當時的印度沒有死刑的國家,除了囹圄之外,也還有流放、肉刑、沒收財產等。以肉刑來說,割去犯人手、足、耳、鼻,也是非常殘酷的。現代的文明國家,進一步除去酷刑,大多以終身監禁不得假釋作為最嚴重的刑罰。減少犯罪的方法很多,改善教育、經濟、社會福利,到提倡寬容和解的社會文化,都比用報復的心態,慣行殘酷的刑罰更能實現社會正義。現在有的先進國家已經在提倡修復式正義,來改變過去以報復為主的正義觀,是值得人們去思考的。
5.臺灣目前廢除死刑運動的發展情形如何?民間與教界關心這議題嗎?
答:台灣廢除死刑運動隨上個世紀最後30年台灣民主化的提升,也逐漸影響越來越大。2000年以後,台灣的民主化開始陷入墮落甚至倒退的困境,廢死運動也和普遍的人權保障一樣,也出現了倒退與挫折的現象。不但政府違背逐漸廢除死刑的承諾,開始處決犯人,社會上也出現了普羅大眾抵制和反駁廢死運動的聲浪。但是在此同時,我也注意到,近年來台灣佛教界的法師大德公開提倡廢除死刑的卻越來越多,如法鼓大學的校長惠敏法師、台灣妙心寺的住持傳道法師都是。而昭慧法師則是台灣宗教界最早投身反對死刑運動的大德之一。
7.人權是現代議題,經典有談及人權的論述嗎?如何在修行過程有何兼顧對人權的關心與參與?
答:佛教五戒與菩薩戒的精神是「不害」進而「救護」,這也是現代人權觀念的核心。所以我認為,關注人權議題,推進人權保障,就是在實踐佛陀的戒法。以廢止死刑為例,《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說,不動菩薩在佛前發願,其中有一段是:「世尊!我今發一切智心,乃至無上菩提,若見諸罪人將被刑罰,不捨身命而救護彼,則為欺誑一切諸佛。」菩提心與關心、參與人權活動,應該並無二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