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雙十節:參加廢死聯盟「看見生命的顏色~種子教師工作坊」

活動照片:20091010看見生命的顏色工作坊http://www.flickr.com/photos/taedp/sets/72157622443083407/

 

我的發言稿:

佛教怎麼看死刑?

民國九十八年十月十日星期六

於法律扶助基金會

溫金柯

佛教怎麼看死刑?

佛教是一個由人組成的跨文明的、歷時二千多年的宗教。問這麼龐大的信仰群體,對一個單一的、屬於世俗法律制度的問題之態度,似乎不好簡單的回答。因此我想將這個問題分成幾個部份,才好更為具體的回答,即:

()佛教的創始人──歷史的佛陀,及最初的教團信徒對死刑的態度。

()佛教的經典表述的對死刑的態度: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要分別論述

()佛教史傳中,佛教徒或佛教群體對於死刑的態度

()佛教的傳佈對於印度、西藏、日本、中國等國家的死刑是否產生影響?

()當代台灣佛教意見領袖對於當前廢死運動的態度。

 

以下簡要的回答:

()佛教的創始人──歷史的佛陀,及最初的教團信徒對死刑的態度是:佛教誕生於一個有死刑,且刑罰相當嚴厲的社會,但是相當的敬重宗教領袖。佛陀制定的戒律,禁止殺生。「不殺生」在所有各種身份(出家、在家)的佛教徒的戒律中,總是放在第一條。佛陀主動的救援可能被追捕的兇犯(央掘魔羅)、被動的接受即將臨刑的死刑犯之請求,並成功的關說使脫免於刑。佛的大弟子目連被殺害,目連尊者反對國王(阿闍世王)處決殺害他的人,且成功的使王聽從。(不是提倡一個「反對死刑」的主張,而是對於既有的「死刑制度」採取否認與抵制的態度。)

()佛教的經典表述的對於死刑的態度:聲聞佛教的經典,發展出來的業報理論,認為判人死刑的國王、法官,執行死刑的劊子手,都犯了「殺生」罪,將會得短命報,及去特別的地獄。而其世界發展觀,則認為人類的歷史,是從美好的不虞匱乏的世界演變而來,由於私心,多藏食物,導致匱乏。由於匱乏,導致偷盜,為了懲治偷盜,而有死刑,因為死刑,人們開始準備武器,相互殺害……世界日演化邏輯如此。而世界惡化到極點之後,世運好轉的關鍵,則是人們在相互殺戮的社會中,空中出現要人們持一日一夜不殺生戒開始的。

大乘佛教的經典,在菩薩道中,將救援死刑犯視為菩薩必備的德行,甚至必須以身相代,否則沒有資格自稱菩薩。並從中發展出死刑犯可以向他求援的觀世音菩薩(施無畏者)的信仰。

()佛教史傳中,佛教徒或佛教群體對於死刑的態度:馬鳴、龍樹著述的佛教史傳都提到賤民階級的劊子手信佛後,為了拒絕行刑,而被國王處決殉道的故事。阿育王起先嚴刑峻罰,設地獄城,整治犯人。後來受佛教僧人的責難與啟發,皈依佛教後,破壞地獄城,改採寬刑政策。玄奘、義淨的遊記都提到此事之古蹟,又阿育王留存印度各地的石刻,都反映了阿育王推行寬刑政策的內容。東晉法顯、唐玄奘、義淨、惠超等留有遊記的旅行者,都記載了印度沒有死刑的情況。這是五到八世紀,正是印度佛教的鼎盛時期。

()佛教的傳佈,在日本,八世紀有輕刑傾向,在平安朝之後(810-1156),有二十六代,346年沒有執行死刑。佛教對中國死刑的廢止基本上影響較小,雖然形成了定期禁屠、放生儀式、和定期寬赦的制度,但並沒有免除死刑的記錄,而且信佛虔誠的帝王,如隋煬帝、武則天,都是酷刑者。西藏從十四世紀,開始出現佛教統治者之後,就把死刑廢止了。直到今天的達賴喇嘛都是如此,已歷650年。 在佛教影響下,人類社會曾經出現過一波沒有人主動提倡,卻自動發生的廢止死刑運動。這稱得上是人類歷史可以一提的重要現象。

()當代台灣佛教意見領袖對於當前廢死運動的態度。上世紀九○年代開始,證嚴法師、星雲法師、聖嚴法師、昭慧法師等都相繼被人權工作者問到對死刑的態度。他們做了不同的回答。其中,星雲法師是積極支持死刑,反對廢除死刑;聖嚴認為佛教教義是反對死刑,但是他基於現實考量,反對現階段採取邀進主義的態度。他們的態度與佛教教義或佛教精神是悖反的,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台灣佛教表面「振興」的背後,有嚴重的實質危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njin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